1.需求分析
1.3.性能指标估算
预计每月新生成短URL 5亿条,短URL有效期2年,那么总URL数量120亿。
存储空间
每条短URL数据库记录以最大1KB算,那么需要总存储空间12TB(不含数据冗余备份)。
这个空间量太大了,所以后面设计用HBase存
吞吐量
每条短URL平均读取次数100次,那么平均访问吞吐量(每秒访问次数)2万。
一般系统高峰期访问量是平均访问量的2倍,因此系统架构需要支持的吞吐能力应为4万。
网络带宽
短URL的重定向响应包含长URL地址内容,长URL地址大约500B,HTTP响应头其他内容大约500B,所以每个响应1KB,高峰期需要的响应网络带宽 = 4万*1KB = 320Mbps。
1.4.非功能需求
系统需要保持高可用,不因为服务器、数据库宕机而引起服务失效。
系统需要保持高性能,服务端80%请求响应时间应小于5ms,99%请求响应时间小于20ms,平均响应时间小于10ms。
短URL应该是不可猜测的,即不能猜测某个短URL是否存在,也不能猜测短URL可能对应的长URL地址内容。
2.概要设计
2.1.方案对比
短URL生成器的设计核心就是短URL的生成,即长URL通过某种函数,计算得到一个6个字符的短URL。短URL有几种不同的生成算法。
单项散列函数生成短URL
将长URL利用MD5或者SHA256等单项散列算法,进行Hash计算,得到128bit或者256bit的Hash值。然后对该Hash值进行Base64编码,得到22个或者43个Base64字符,再截取前面的6个字符,就得到短URL了。
可能会发生Hash冲突(MD5或者SHA256计算得到的Hash值几乎不会冲突,但是Base64编码后再截断的6个字符有可能会冲突)。所以在生成的时候,需要先校验该短URL是否已经映射为其他的长URL,如果是,那么需要重新计算(换单向散列算法,或者换Base64编码截断位置)。如果在此冲突,需要再重新计算。这样的冲突处理需要多次到存储中查找URL,无法保证性能要求。
自增长短URL
直接使用自增ID作为短URL。每新增一条长URL,ID+1
操作简单,但可猜测
离线预计算
预先生成一批没有冲突的短URL字符串,当外部请求输入长URL需要生成短URL的时候,直接从预先生成好的短URL字符串池中获取一个即可
预生成短URL的算法可以采用随机数来实现,6个字符,每个字符都用随机数产生(用0~63的随机数产生一个Base64编码字符)。
为了避免随机数产生的短URL冲突,需要在预生成的时候检查该URL是否已经存在(用布隆过滤器检查)。因为预生成短URL是离线的,所以这时不会有性能方面的问题。
6个字符可以生成64^6 = 687亿条短URL,远超所需了
2.2.整体部署模型
业务逻辑比较简单,相对比较有挑战的就是高并发的读请求如何处理、预生成的短URL如何存储以及访问。高并发访问主要通过负载均衡与分布式缓存解决,而海量数据存储则通过HDFS以及HBase来完成。具体架构图如下。
系统调用可以分成两种情况,一种是用户请求生成短URL的过程;另一种是用户访问短URL,通过Fuxi跳转到长URL的过程。
用户请求生成短URL的过程
在短URL系统Fuxi上线前,已经通过随机数算法预生成144亿条短URL并将其存储在HDFS文件系统中。系统上线运行后,应用程序请求生成短URL的时候,请求通过负载均衡服务器被发送到短URL服务器集群,短URL服务器再通过负载均衡服务器调用短URL预加载服务器集群。
短URL预加载服务器此前已经从短URL预生成文件服务器(HDFS)中加载了一批短URL存放在自己的内存中,这时,只需要从内存中返回一个短URL即可,同时将短URL与长URL的映射关系存储在HBase数据库中。
用户通过客户端请求访问短URL的过程
请求通过负载均衡服务器发送到短URL服务器集群,短URL服务器首先到缓存服务器中查找是否有该短URL,如果有,立即返回对应的长URL,短URL生成服务器构造重定向响应返回给客户端应用。
如果缓存没有用户请求访问的短URL,短URL服务器将访问HBase短URL数据库服务器集群。如果数据库中存在该短URL,短URL服务器会将该短URL写入缓存服务器集群,并构造重定向响应返回给客户端应用。如果HBase中没有该短URL,则返回404。
过期短URL清理服务器会每个月启动一次,将已经超过有效期(2年)的URL数据删除,并将这些短URL追加写入到短URL预生成文件中。
为了保证系统高可用,Fuxi的应用服务器、文件服务器、数据库服务器都采用集群部署方案,单个服务器故障不会影响Fuxi短URL的可用性。
对于Fuxi的高性能要求,80%以上的访问请求将被设计为通过缓存返回。Redis的缓存响应时间1ms左右,服务器端请求响应时间小于3ms,满足80%请求小于5ms的性能目标。对于缓存没有命中的数据,通过HBase获取,HBase平均响应时间10ms,也可以满足设计目标中的性能指标。
对于Redis缓存内存空间估算,业界一般认为,超过80%请求集中在最近6天生成的短URL上,Fuxi主要缓存最近六天生成的短URL即可。根据需求容量估计,最近6天生成的短URL数量约1亿条,因此需要Redis缓存服务器内存空间:1亿*1KB=100GB(实际可不止哦。
3.详细设计
3.2.短URL预生成文件及预加载
Fuxi的短URL是在系统上线前全部预生成的,并存储在HDFS文件中。共144亿个短URL,每个短URL 6个字符,文件大小144亿*6B=86.4GB。
文件格式就是直接将144亿个短URL的ASC码无分割地存储在文件中,如下是存储了3个短URL的文件示例:
所以如果短URL预加载服务器第一次启动的时候加载1万个短URL,那么就从文件头读取60K数据,并标记当前文件偏移量60K。下次再加载1万个短URL的时候,再从文件60K偏移位置继续读取60K数据即可。
因此,Fuxi除了需要一个在HDFS记录预生成短URL的文件外,还需要一个记录偏移量的文件,记录偏移量的文件也存储在HDFS中。同时,由于预加载短URL服务器集群部署多台服务器,会出现多台服务器同时加载相同短URL的情况,所以还需要利用偏移量文件对多个服务器进行互斥操作,即利用文件系统写操作锁的互斥性实现多服务器访问互斥。
应用程序的文件访问流程应该是:写打开偏移量文件 -> 读偏移量 -> 读打开短URL文件 -> 从偏移量开始读取60K数据 -> 关闭短URL文件 -> 修改偏移量文件 -> 关闭偏移量文件。
由于写打开偏移量文件是一个互斥操作,所以第一个预加载短URL服务器写打开偏移量文件以后,其他预加载短URL服务器无法再写打开该文件,也就无法完成读60K短URL数据及修改偏移量的操作,这样就能保证这两个操作是并发安全的。
加载到预加载短URL服务器的1万个短URL会以链表的方式存储,每使用一个短URL,链表头指针就向后移动一位,并设置前一个链表元素的next对象为null。这样用过的短URL对象可以被垃圾回收。
当剩余链表长度不足2000的时候,触发一个异步线程,从文件中加载1万个新的短URL,并链接到链表的尾部。
参考
Last updat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