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功能需求分析
发布评论:支持无限盖楼回复。
读取评论:按照时间、热度排序;显示评论数、楼中楼等。
删除评论:用户删除、UP主删除等。
管理评论:置顶、精选、后台运营管理(搜索、删除、审核等)。
结合B站以及其他互联网平台的评论产品特点,评论一般还包括一些更高阶的基础功能:
评论赞踩:点赞、点踩、举报等。
评论富文本展示:例如表情、@、分享链接、广告等。
评论标签:例如UP主点赞、UP主回复、好友点赞等。
评论装扮:一般用于凸显发评人的身份等。
2. 架构设计
2.1 接入层
略
2.2 管理后台
运营人员的数据查询具有:
组合、关联查询条件复杂;
刚需关键词检索能力;
写后读的可靠性与实时性要求高等特征。
此类查询需求,ES几乎是不二选择。
2.3 基础服务层
这一层是较少做业务逻辑变更的,但是需要提供极高的可用性与性能吞吐。因此,reply-service集成了多级缓存、布隆过滤器、热点探测等性能优化手段。
2.4 评论异步处理层
解耦
削峰
C端的发评接口会返回展示新评论所需的数据内容,客户端据此展示新评论,完成一次用户交互。若用户重新刷新页面,因为发评的异步处理端到端延迟基本在2s以内,此时所有数据已准备好,不会影响用户体验。
3. 存储设计
3.1 数据库
评论设计了三张表:
评论关联表,主键是评论id,存储评论和稿件的关联关系
评论区表,主键是评论对象的id、业务分类。里面存储诸如稿件id这样的内容
评论详情表。由于评论内容是大字段,且相对独立、很少修改,因此独立设计这张表。
评论表和评论区表的字段主要包括4种:
关系类,包括发布人、父评论等,这些关系型数据是发布时已经确定的,基本不会修改。
计数类,包括总评论数、根评论数、子评论数等,一般会在有评论发布或者删除时修改。
状态类,包括评论/评论区状态、评论/评论区属性等,评论/评论区状态是一个枚举值,描述的是正常、审核、删除等可见性状态;评论/评论区属性是一个整型的bitmap,可用于描述评论/评论区的一些关键属性,例如UP主点赞等。
其他,包括meta等,可用于存储一些关键的附属信息。
评论回复的树形关系,如下图所示:
3.2 缓存
主要有3项缓存:
subject,对应于「查询评论区基础信息」,redis string类型,value使用JSON序列化方式存入。
reply_index,对应于「查询某稿件下的评论id列表」,zet类型。member是评论id,score对应于ORDER BY的字段,如时间、点赞数等。
reply_content,对应于「查询某条评论详情」,存储内容包括同一个评论id对应的reply_index表和reply_content表的两部分字段。
缓存的一致性依赖binlog刷新,主要有几个关键细节:
binlog投递到消息队列,分片key选择的是评论区,保证单个评论区和单个评论的更新操作是串行的,消费者顺序执行,保证对同一个member的zadd和zrem操作不会顺序错乱。
数据库更新后,程序主动写缓存和binlog刷缓存,都采用删除缓存而非直接更新的方式,避免并发写操作时,特别是诸如binlog延迟、网络抖动等异常场景下的数据错乱。那大量写操作后读操作缓存命中率低的问题如何解决呢?此时可以利用
singleflight
进行控制,防止缓存击穿。
4. 其他优化
在内存中合并写请求,批量更新,减轻写压力
本地内存缓存热点评论
如何展示人工热评?新增服务、新增人工权重字段,预先计算好分数,并排序写入热评列表
原文链接
Last updated